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汤哲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 江左风流 ——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四)

2016-01-31 10:47:41 来源:荣宝斋作者:汤哲明
A-A+

  清 费丹旭 松下抚琴

  17cm×50cm 扬州博物馆藏

  三、江南绘画百川归海与海上绘画海灌百川

  依托于士绅文化、商品经济的江南文人画在明末清初的变迁,其一是以“后二王”,也即王石谷与王原祁为代表,入主清代宫廷,成为官方绘画的新表率,其二是以“扬州八怪”为代表,以一种俚俗化的姿态进一步与市场、与市俗相通融。这两大新变,令江南文人画原先孤狷绝尘的特性发生了质变。换言之,文人画在明清之际不但在江南取得了统治地位,而且更进一步笼罩了整个中国画坛,正因为这样,它才走向了画以适意的要旨的反面,不但成为官方而且成为市俗文化的表征。

  然而,艺术的权力化让位于商业化,贵族化让位于平民化,乃是历史的必然,艺术的功能也因此由原来仅限说教而渐扩大到自娱娱人,这是造就艺术由旧时的一元化走向如今的多元化的原因所在。任何事物都无法逃离盛极而衰的规律,文人画亦是如此。虽然文人画在清代达于鼎盛之后日益丧失其作为文人画的特质,但文人画在传统文化由中古向近代,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过渡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扳道岔的作用,却毋庸置疑。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艺术的平民化、商业化在进一步加速。在中国艺术史上,文人画曾经扮演过挑战王权的革命者角色,然而到平民文化风起云涌的20世纪,文人画却成了被革命者。

  文人画并没变,是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明清文人画中的个性主义思潮对平民文化的兴起虽有导引之功,但文人画毕竟仍属于贵族化的精英文化。近代工商文明的兴起催生了平民文化,决定了隶属精英文化的文人画必将受到冲击,或者说会被平民文化、市俗文化进一步异化,甚至从根本上融入市俗文化。

  清 翁小海 四时花卉 局部

  扬州博物馆藏

  当然,这绝不是说现代社会应该剔除精英文化,并且这也绝无可能。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分化,在今天已成客观事实。

  但在平民文化兴起之初,阶级对立分明,废除乃至打倒精英文化的想法和做法,在中外都曾出现过。然而包括文人画在内的精英文化,要为平民文化让出大片其在等级社会时代曾经拥有的领地,却同样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何以包括文人画在内的传统绘画会在20世纪遭遇激烈冲击的原因所在。20世纪初创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更标志着中国的未来,将不再出产以伦理为专业、以治国平天下为职业而以诗酒书画遣兴的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文人画将何附焉?

  事实上,文人的身份、笔墨或者学养,乃至画不求售,这不过是文人画的皮相,它的精义,在于去功利性,正所谓“画以适吾意”(苏东坡)。无论有无文人画,这都将是长存人间、无以磨灭的,也是如今的艺术中至为优秀的品格。近代工商文明取代农耕文明,绘事、诗余,或者说匠人画也好,文人画也罢,今天一并融入了一个舶来的新名词——“艺术”。其实质,便是建立在农贸文明基础上的士绅文化向建立在工商文明基础上的平民文化的转变。只是近代中国的这一变革是被列强的炮火仓促地逼上梁山,而非自然的顺产,因而不少人为传统绘画所遭遇的变革而深感不平,如郑午昌、傅抱石都曾指出,中国画、文人画在近代的衰微是因为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侵压。虽然笔者同样对西方文化强势心存不平,但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或者说有没有西方文化的挤压,我都确信传统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在20世纪的这番遭遇,迟早会来。文人画虽难以为继,中国画却仍要前行。

  清 翁小海 四时花卉 局部

  扬州博物馆藏

  这就是20世纪包括江南绘画在内的传统中国画所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江南绘画仍旧引领着风气之先。

  近代中国与外部特别是西方世界的交融,造成沿海地区的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江南的中心由原来的苏州、杭州、湖州、常州等重镇开始向新兴的口岸上海转移,战乱纷起,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挤压,加速了江南文化的中心移向拥有租界这个“国中之国”的上海。由内陆转向沿海,由中古集贸化的传统城镇向新兴工商化的现代都市的转型,令上海取代苏州成为江南乃至整个中国最大的都市,不但面向全国,而且面向海洋,面向世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部中国画史终要滚滚向前,曾引领中国画五百年前行方向的江南绘画,面临着全新的变迁,即近代“海派”的应运而生。

  “海派”的产生,是缘于这个当年的小滩涂自由化的商品经济。画家至此,全为谋生,故从精英化、贵族化的角度来看,早期的“海派”也曾招来“恶劣不可目”(张祖翼)的骂名。

  清 李嘉福 怡园寻梅

  139cm×34cm 扬州博物馆藏

  商品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泥沙俱下的粗制滥造现象,这其实也是从吴门画派到扬州画坛,都曾出现过的投人所好的现象。华洋杂处的上海彻彻底底的商品经济、平民文化的氛围,决定了融入市民文化的画家,会在此迎来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更决定了流寓于此的文人画,将与市俗、市场进一步融合。

  海上画坛之繁荣,既缘于开放性的经济文化,也取决于上海的地理位置,这也使上海成为一个不同于国内任何地区的特殊城市。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打破了旧的经济模式,充满着机会的地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一块可以避开兵祸,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土地,国内特别是江浙皖三地的大批绘画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沪上。在这些新移民中间,除了意在售艺的职业画家,还包括为躲避政乱、战祸的文人,绝意仕途的隐者和辛亥革命前后脱离政界的耆宿,甚至还包括反清进步文人……他们的加盟,极大地充实了海上画坛的文化含量,构成了民国以来“海派”或曰海上画坛的中坚。这些画家,在随即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在与西方思想、制度、文化艺术潮流的持续碰撞、交融的互动里,有喊出“保存国粹”,守定传统艺术之根的,也有提出“新的国画”,吸吮外来艺术营养的,他们创造性地运用沪上在全国范围内独占鳌头的市场流通环节、传媒体系和教育体制,各持己见,各探灵苗,上演了一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多元化艺术演义。这里几乎没有行政规划和权力的影响,全然凭民间的自发。海上绘画秉承吴门与扬州画坛的传统而更进一步,其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乃至国际化,更为以往所无从想象,从而成为引领民国时代风气之先的文艺之都。

 

  清 阮元 吟诵家乡诗三首

  104cm×33.5cm 扬州博物馆藏

  如前所述,近代的上海取代中古苏州而成为江南新的腹心,因而海上绘画首先是江南绘画传统的大汇集。早期海派的形成,不出于江南画留存的几大资源:如“吾吴”式文人画传统,即由吴门画派直到董其昌、“四王吴恽”的正统派山水画、小写意花鸟画,旁及“吴门”唐、仇一脉的人物画,钱杜、戴熙、汤贻汾、朱昂之、王椒畦、汤禄名、费丹旭、改琦、钱聚朝、翁小海等,皆其前驱,这路传统,乃是海上绘画真正的主流与主力。海派早期画家如蒋宝龄、程庭鹭、戴以恒、沈竹宾、杨伯润、胡公寿、吴谷祥、吴大澂、陆廉夫、顾若波、任预、王礼、沙馥、张熊、周闲等,中后期的赵叔孺、“三吴一冯”等,便都是循此脉络而来。又如来自浙江诸暨的任淇与任熊,秉承文人画、院体画相杂而取意高古的陈洪绶人物、花鸟画传统,连接起成为早期海上画坛亮点的任派人物画,令这路在明清即跨越院体、文人画之争的别致画风,成为近代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至为重要的创新源泉。再如由徐渭、八大、石涛再传至扬州八怪的野逸派花卉,则由吴让之、何绍基包括赵之谦承上启下,开启了由吴昌硕领衔的在20 世纪衍为洪流的海派金石大写意画风……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汤哲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